当前位置: 首页 > NG体育最新地址

【好文推荐】袁金标陈杰胥月兵刘冰刘小浩(编委)|Sn助剂调控CoZrO2催化剂用于CO2选择性加氢制CO

发布时间:2024-11-26 来源:NG体育最新地址

  原《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复更名为《低碳化学与化工》。

  刘小浩(1976—),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合成气催化转化,E-mail:

  摘 要 将CO2通过逆水煤气变换(RWGS)反应转化为CO能够有效缓解因CO2排放引发的环境问题,然而CO2的有效活化以及抑制副产物CH4的生成是RWGS反应的关键难点。将不同含量(质量分数,下同)的Sn引入5Co/ZrO2(Co含量为5%)中进行修饰,制备了5CoxSn/ZrO2(x = 1、3或5,分别对应Sn的含量为1%、3%或5%)催化剂,并对5Co/ZrO2和5CoxSn/ZrO2的催化CO2加氢反应性能评价过程中的各项实验参数进行了调节和筛选,用于探究Sn助剂对活性组分以及催化性能的影响。其中,5Co5Sn/ZrO2具有最佳的RWGS催化性能,其在600 °C下预还原2 h后,在反应温度为500 ℃,压力为0.1 MPa,体积空速为36000 mL/(g·h)的反应条件下,CO2转化率达到11.9%,CO选择性为99.4%。采用XRD、H2-TPR和H2-TPD等表征方法综合分析了Sn助剂在CO2加氢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根据结果得出,Sn助剂的引入将CO2加氢反应从甲烷化调控为RWGS反应。经过还原预处理后,Sn与Co物种形成了Co-Sn合金,新的活性位点降低了催化剂表面吸附CO2、H2和CO的性能。与5Co/ZrO2相比,5Co5Sn/ZrO2的H2吸附和活化性能减弱,CO2和CO吸附量大幅度降低,抑制了CO2加氢的活性及深度加氢行为,使得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降低,CH4选择性降低,CO选择性升高至约100%。

  当前化石燃料大量消耗,由此产生的CO 2温室气体过度排放已造成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例如海洋酸化和全球变暖 [ 1-3]。因此,将CO 2转化为高的附加价值的化学品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方法 [ 4-5]。在常压下,通过逆水煤气(RWGS)反应将CO 2转化为CO是具有前景的策略,CO能够最终靠合成气转化技术进一步生产甲烷 [ 6-8]、醇和高级碳氢化合物 [ 9-11]。然而CO 2中C==O双键的活化需要克服较高的能量势垒,以及反应中还有副产物CH 4生成,RWGS反应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合理设计和制备RWGS反应催化剂,高效获取单一的CO产物是重要目标。

  多种活性金属 [ 12-18]和载体 [ 19-23]在CO 2加氢反应中的作用被广泛研究,其中控制活性中心的颗粒大小、合金效应、强金属-载体相互作用和界面改性等是调控产物选择性的常用方法 [24]。DOU等 [25]将尺寸为1~3 nm的Ru纳米颗粒包覆在纳米线中,制备了小尺寸的Ru纳米颗粒的Ru@mSiO 2催化剂,使其表面氢覆盖度以及对氢的亲和力降低,在400 °C下具有93.4%的CO选择性。XIN等 [26]发现在反应气氛下MoO 3动态还原生成MoO 3- x并迁移覆盖Ru纳米颗粒表明产生的具有包覆结构的Ru@MoO 3- x在500 °C下具有99.0%的CO选择性,因Ru与MoO 3- x之间具有强金属-载体相互作用。在Ni/ZrO 2中引入Fe物种,也可成功诱导CO 2加氢产物从以CH 4为主转变为以CO为主,展现了Ni-Fe界面效应对CO 2加氢产物选择性的改善作用 [27]。Co/ZrO 2是典型的CO 2甲烷化催化剂,其表现出较高的活性以及CH 4选择性。添加Sn助剂改性Co/ZrO 2以调控产物选择性的方法还未得到普遍研究,因此将Sn引入Co/ZrO 2进行改性有助于扩展Sn助剂的应用。

  本文通过添加Sn助剂来调控Co/ZrO 2催化剂中Co活性组分的催化性质,制备5Co/ZrO 2以及具有不一样Sn掺杂量(质量分数,下同)的5Co xSn/ZrO 2催化剂( x = 1、3或5,分别代表Sn掺杂量为1%、3%和5%),并对5Co xSn/ZrO 2催化剂进行催化CO 2加氢性能(以下简称“催化性能”)的评价,采用XRD、H 2-TPR、CO 2-TPD、CO-TPD和H 2-TPD对活性中心以及反应物和中间物种在催化剂表面的吸/脱附行为进行表征,以此确定活性Co物种结构演变与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硝酸钴(Co(NO 3) 2·6H 2O),AR,上海国药集团有限公司;硝酸锆(Zr(NO 3) 4·5H 2O),AR,上海国药集团有限公司;四氯化锡(SnCl 4·5H 2O),AR,上海国药集团有限公司;氨水(NH 3·H 2O),质量分数为25%~28%,上海国药集团有限公司;石英砂(SiO 2),上海国药集团有限公司;去离子水,自制。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ZrO 2载体。将适量的Zr(NO 3) 4·5H 2O溶解在150 mL去离子水中,记为溶液A。在剧烈搅拌下,将NH 3·H 2O缓慢滴入溶液A中,直至pH值为10,保持剧烈搅拌1 h,然后分离沉淀并洗涤至中性。将所得沉淀物在100 °C下干燥12 h,在空气气氛中以4 ℃/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00 °C,并保温煅烧3 h,得到ZrO 2载体。

  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制备5Co/ZrO 2催化剂(Co的质量分数为5%)。将0.52 g Co(NO 3) 2·6H 2O溶解在0.5 mL去离子水中,将其缓慢滴入至2.00 g ZrO 2载体中。然后在80 ℃下真空旋蒸,直至溶剂蒸干。将所得固体在100 °C下干燥过夜,以4 °C/min的速率升温到500 °C煅烧3 h,得到的催化剂记作5Co/ZrO 2。对于掺杂Sn的催化剂,在引入Co源的同时分别加入0.06 g、0.18 g和0.31 g SnCl 4·5H 2O(分别对应Sn的掺杂量为1%、3%和5%),其他步骤一致,得到的催化剂记作5Co xSn/ZrO 2。

  采用德国Bruker公司AXS D8型X射线衍射仪对样品粉末进行XRD表征。测试条件为:Cu靶,工作电压30 kV,电流10 mA,扫描速率2 (°)/min,扫描范围10°~90°。

  采用美国Microtrac公司BELCAT-Ⅱ型全自动化学吸附仪进行H 2-TPR表征。将100 mg样品放置于石英管中,并在200 ℃、Ar气氛中预处理1 h,冷却至50 ℃。然后,将气体切换为10%H 2/Ar(流量为20 mL/min),待基线 °C/min的升温速率升至900 °C,由热导检测器(TCD)采集H 2的信号。

  采用美国Microtrac公司BELCAT-Ⅱ型全自动化学吸附仪进行H 2-TPD、CO 2-TPD和CO-TPD表征。样品在测试前需进行预还原,将100 mg样品放置于石英管中,在Ar气氛中以2 °C/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00 °C并维持30 min。然后切换为10%H 2/Ar,原位还原2 h,在Ar气氛中将样品冷却至50 °C。在纯CO 2(CO或H 2)中完全吸附1 h,再以纯He吹扫掉表面物理吸附气体分子。待基线平稳后,在He流中将温度以10 °C/min的升温速率从5 °C升至800 °C,尾气通入质谱采集信号。

  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评价在固定床连续流反应器中进行,配备的不锈钢反应管内径为8 mm。所有催化剂在评价前都需经过原位还原处理:将100 mg催化剂与500 mg石英砂混合后置于反应管中,在纯H 2(流量为20 mL/min)中将温度从30 ℃升至600 ℃并保持2 h,升温速率为2 °C/min。随后降至反应温度,切换通入 V(H 2): V(CO 2): V(N 2) = 72.7%:24.3%:3.0%的原料气(流量为60 mL/min),稳定10 min,在常压下以1 h为间隔采集样品点。反应尾气通入Agilent GC-7820A型线气相色谱仪,通过TCD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进行产物分析。

  式中, 、 和 A Others分别表示CO 2、CH 4和其余产物的峰面积,其余产物主要为少量的乙烯和乙炔;下标in和out分别表示原料气和出口尾气; 表示CH 4选择性,%; S CO表示CO选择性,%; S Others表示其余产物选择性,%; 和 分别表示气相色谱中CO 2和CH 4的校正因子。

  由图1(a)和图1(d)可知,在反应时间内,CO 2转化率随着Sn掺杂量的增大而降低,从未添加Sn时的49.0%分别降至28.8%(Sn掺杂量5%)、10.8%(Sn掺杂量3%)和11.9%(Sn掺杂量1%)。由图1(b)和图1(d)可知,CH 4选择性也随着Sn掺杂量的增大而降低,从未添加Sn时的75.2%分别降至20.4%(Sn掺杂量5%)、1.7%(Sn掺杂量3%)和0.6%(Sn掺杂量1%)。由图1(c)和图1(d)可知,CO选择性随着Sn掺杂量的增大而升高,从未添加Sn时的24.6%分别升至79.3%(Sn掺杂量5%)、98.3%(Sn掺杂量3%)和99.4%(Sn掺杂量1%),以上数值为反应5~10 h的采样点平均值。由图1(d)可知,5Co/ZrO 2和5Co xSn/ZrO 2表现出不同的催化性能,5Co/ZrO 2催化时,反应以CO 2甲烷化为主,5Co xSn/ZrO 2催化时,反应以RWGS为主。Sn的引入导致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发生了显著变化,CO选择性高于CH 4选择性,同时CO 2转化率也发生显而易见地下降。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进一步提升Sn掺杂量使得CO 2转化率和CO选择性略有提升,这可能归因于过量Sn的引入形成了额外的RWGS反应活性位点。但总的来说,Sn的引入可能改变了Co的表面状态,影响了Co/ZrO 2催化剂的催化性质。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实验条件下,5Co5Sn/ZrO 2具有最佳的RWGS催化性能,CO 2转化率达到11.9%,CO选择性为99.4%。

  由于在加入一定量的Sn助剂后, 5Co/ZrO 2和5Co xSn/ZrO 2显示出了截然相反的催化性能,且5Co5Sn/ZrO 2具有最佳的RWGS催化性能,因此对比了不同实验条件变量对5Co/ZrO 2与5Co5Sn/ZrO 2两种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的影响,以此来推测Sn的加入对Co物种的调变作用。5Co/ZrO 2和5Co5Sn/ZrO 2未还原以及经过不同还原温度处理后的催化性能评价结果见图2。由图2可知,未还原的5Co/ZrO 2的CO 2转化率仅为37.4%,比还原处理的5Co/ZrO 2的CO 2转化率低,而还原温度为500 ℃和600 ℃时,5Co/ZrO 2的催化活性能近乎一致。但还原温度为600 ℃时,5Co/ZrO 2的CH 4选择性升高,表明Co的还原需要较高温度,而且5Co/ZrO 2在充分还原之后有着很强的加氢能力。对于5Co5Sn/ZrO 2,虽然还原温度对产物选择性没有一点影响,然而CO 2转化率却随着还原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也说明较高的还原温度仍然促进了Co-Sn的完全还原,使5Co5Sn/ZrO 2表现出较强的催化性能。考虑,本文选择600 °C作为还原温度。

  在确定还原温度为600 °C后,对5Co/ZrO 2和5Co5Sn/ZrO 2在不同反应温度下的催化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见图3。由图3(a)~图3(c)和表1可知,5Co/ZrO 2的CO 2转化率随着反应温度上升而增大,而CH 4选择性持续下降,表明较高的反应温度提高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但Sabatier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提高反应温度导致热力学平衡向吸热反应RWGS倾斜。由图3(d)~图3(f)和表1可知,5Co5Sn/ZrO 2的CO 2转化率同样随着温度上升而增大,从300 ℃时的0.1%增加到500 ℃时的11.9%,CO选择性则从始至终保持在99%以上。综上所述,在不同反应温度下,5Co/ZrO 2和5Co5Sn/ZrO 2表现出相反的催化性能,在5Co/ZrO 2上主要进行CO 2甲烷化,而在5Co5Sn/ZrO 2上主要进行RWGS反应。在反应温度为500 ℃时,5Co5Sn/ZrO 2的催化性能最佳,CO 2转化率为11.9%,CO选择性达到99.4%。

  为了深入研究催化剂中物相组成与催化性能变化之间的联系,对新鲜催化剂、反应后催化剂及相应的载体进行了XRD表征,结果见图4(a),图4(b)和4(c)为物质的标准XRD谱图。

  -S表示反应后催化剂。 ▲ 图4 载体和新鲜、反应后催化剂(a)和标准((b)和(c))XRD谱图

  由图4(a)可知,ZrO 2载体表现出单斜相(m-ZrO 2)和四方相(t-ZrO 2)的特征峰,在负载Co之后,ZrO 2的四方相向单斜相转变,位于2 θ = 30.4°处的特征峰归属于t-ZrO 2(101)晶面,其强度降低,同时单斜相的特征峰强度增大。新鲜催化剂均在2 θ = 37.02°处出现了Co 3O 4(311)的特征峰,表明Co物种成功负载,无任何Sn物种的特征峰,说明Sn物种在催化剂上分散良好。反应后的催化剂上观察不到任何Co物种的晶相,表明在经过还原处理时,Co物种在催化剂表面进一步分散。未检测到Sn 物种的晶相,推测可能形成了Co-Sn合金物相,该物相的形成可能是造成催化行为反转的关键原因。

  采用H 2-TPR研究了Sn助剂引入对催化剂还原特性的影响,结果见图5。由图5可知,ZrO 2无明显的H 2消耗峰,表明ZrO 2载体不易还原。对于5Co/ZrO 2,在307 ℃和337 ℃处分别出现了Co 3O 4还原的特征峰,分别对应Co 3+还原为Co 2+和Co 2+还原为Co 0[28]。在480 ℃处出现的还原峰推断为金属Co上强的氢溢流效应引起ZrO 2载体表面部分氧的脱除。对于5Sn/ZrO 2,在775 ℃处出现了1个较弱的Sn 4+还原峰。对于5Co5Sn/ZrO 2,无类似Co 3O 4的双还原峰,仅在494 ℃处出现了1个较大的还原峰,表明Sn的引入大大抑制了Co物种的还原,使其还原温度上升,而Sn物种却在Co的促进下提前还原。与5Co/ZrO 2相比,5Co5Sn/ZrO 2在高温处并未出现载体的还原峰,说明Sn的引入还抑制了Co物种解离H 2的能力,这可能也是5Co5Sn/ZrO 2上CO 2加氢活性较低的原因之一。5Co/ZrO 2和5Co5Sn/ZrO 2在预处理温度为600 °C下都基本完全还原,因此两种催化剂具有相反的催化性能可以归结于5Co5Sn/ZrO 2中Sn和Co形成了Co-Sn合金。

  ▲ 图6 5Co/ZrO2和5Co5Sn/ZrO2的H2-TPD (a)、CO2-TPD (b)和CO-TPD (c)曲线脱附峰位于660 ℃,远高于5Co5Sn/ZrO 2的473 ℃,说明H 2在5Co/ZrO 2表面容易吸附富集。由于CO 2甲烷化反应比RWGS反应需要更高的 n(H 2): n(CO 2),因此5Co/ZrO 2表面较高的H 2覆盖度,有利于CO 2甲烷化反应。由图6(b)可知,5Co/ZrO 2出现了1个位于120 ℃的宽的CO 2脱附峰,而5Co5Sn/ZrO 2上仅有1个位于96 ℃的小的CO 2脱附峰。5Co/ZrO 2对CO 2的吸附能力远大于5Co5Sn/ZrO 2,这原因是5Co/ZrO 2上强的氢解离和溢流促进载体表明产生更多的氧空位而增强了对CO 2的吸附,这同时也解释了两个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具有巨大差异的原因。同样地,5Co/ZrO 2具有一个位于227 ℃的宽CO脱附峰,5Co5Sn/ZrO 2仅有一个微弱的CO脱附峰。在CO 2加氢反应中,CO常常被认为是CO 2甲烷化反应中的关键中间体,CO吸附较弱不利于后期进一步加氢生成CH 4,因此5Co5Sn/ZrO 2有利于RWGS反应进行。综上所述,5Co5Sn/ZrO 2具有加氢能力不高、CO 2吸附微弱以及CO易脱附的性质,使其在CO 2加氢反应中表现出较低的催化性能及高CO选择性。

  本文通过XRD、H 2-TPR和H 2-TPD等表征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添加Sn助剂对5Co/ZrO 2催化剂的CO 2加氢反应催化性能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

  (1)Sn的引入降低了催化剂的CO 2转化率和CH 4选择性,而CO选择性升高至约100%。在催化剂装载量为100 mg,还原温度为600 ℃,反应温度为500 ℃,压力为0.1 MPa,体积空速为36000 mL/(g·h)的反应条件下,5Co5Sn/ZrO 2具有最佳的RWGS催化性能,其CO 2转化率为11.9%,CO选择性为99.4%(反应5~10 h的取样点的平均值)。

  中信证券:预计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宏观政策的定调将延续积极态度

  野猪闯入家中,陕西一老人遭其顶撞撕咬后身亡 知情者:致命伤应在后腰部,下半身受伤严重

  A股午评:沪指半日涨0.43%,谷子经济概念集体爆发,固态电池概念震荡回调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39岁仍是神!C罗炸裂了:18分钟双响创纪录,亚冠率队3-1接近出线岁C罗再成历史第一人!1神迹超越梅西创纪录 马斯克:祝贺

  798元 七彩虹推出B650M-MEOW WIFI主板:支持DDR5-7600MHz内存

  友达将同英国 Smartkem 合作开发新一代可卷曲透明 MicroLED 屏幕

  Intel酷睿Ultra 200S游戏性能暴增13.23%!华擎Z890最新PPM驱动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