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60%的医美爱好者月收入不足5000元,医美越来越轻,越来越平民化,这个月你花钱做医美了吗
“她在精致的北欧风格房间中醒来,享用着brunch。在电子设备屏幕上轻轻一点,约好与闺蜜一起去做“do脸”。”
在网络流传的诸多江浙沪文学作品中,“做脸”已成为白富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一种直观可见的方式,勾勒出人们对中产阶级优雅生活的向往。
如今,美剧《欲望都市》中萨曼莎的那句“相比婚姻,我更信任肉毒素,因为它每次都见效”的经典名言,随着医美的普及在美容机构中广为传颂,使得肉毒素在钻石之后,成为中产女性最亲密的伙伴。
让打工人感到幸运的是,“美容护肤”早已不再是富家女的专属待遇。Mob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23年医美人群洞察报告》揭示,超过60%的医美爱好者月收入不足5000元。
这并非人们对美的追求已经“失控疯狂”。根本原因在于,相对于昂贵的整形手术,如今备受欢迎的轻医美项目以更亲民的价格吸引了普通打工人阶层,俘获了他们的关注和钱包。
所谓轻医美,指的是以光电类、注射类为代表的医美项目,无需进行割切手术,很多甚至不需要全身麻醉,主打微创甚至无创,因其迅速恢复、见效快的特点,正慢慢的变成为市场的主流。
在各大电子商务平台搜索这些热门的轻医美项目,你会发现实现“美貌”的成本似乎真的在下降:
例如,备受女明星青睐、具有快速提亮功效的“嗨体水光针”在某宝仅售299元;像是光子嫩肤、超光子等受欢迎的光电项目,价格也大多分布在在三四百元之间,与我们对“高端医美”价格的想象相去甚远;在一些“量大管饱”的团购平台上,商家们更是推出了价格约千元左右的次卡,折算下来价格更加亲民。
因此,在当下医美大势的推动下,很多人开始谨慎地尝试医美项目,积极迎接属于自身个人的美丽时光。
尽管我们已在现代消费社会生活了很久,对那些看似便宜但让人警惕的医美项目,我们都有一种本能的戒备心理。然而,我们也意识到不能因为警惕而错失可能的好处,尤其是对于初次尝试医美的人来说,更优惠的价格往往意味着更低的尝试成本。
最近医美市场迎来了一波小爆发,据《中国医美行业2023年度洞悉报告》显示,中国医美市场今年整体增速可达20%左右,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2000亿元。在这波热潮中,低价成为主要的推动力。
根据新氧数据颜究院发布的《2022年光电医美行业消费趋势报告》,光电类医美项目的平均客单价最低,甚至远低于整体医美项目平均客单价。这类产品被认为是新手尝试医美的最佳选择。一位上海白领小敏,30岁生日后第一次尝试了医美,她与同事一同以499元的价格享受了原价近千元的水光针项目。她坚定地告诉操作医师:“我能忍痛,麻烦在安全范围内尽量打深一点”。她之所以对医师有这样的嘱托,主要是担心低价团购可能会引起机构敷衍了事。幸运的是,在经历了“扎针酷刑”之后,小敏换回了更透亮的脸。
事实上,几年前她曾尝试过19.9元团购的小气泡清洁,但效果不尽如人意。随着医美项目的更新换代,“小气泡”早已被淘汰出医美圈。在同事的建议下,小敏决定再次尝试轻医美,并在效果确实不错的情况下感叹:“这是什么贵妇保养品都养不出的肤色”。这也是轻医美吸引人的另一原因——“做一次就有效果”。
即时的反馈让更多人认同轻医美的效果,慢慢的变多的人开始用医美替代日常美容护肤。在今年的“6·18”、“双十一”等购物节点,有人选择“不囤纸、不囤米”,只愿趁着优惠囤足半年甚至一年的医美项目,并将其视为一种理财和风险投资。
尽管人们戏称“离职是最好的医美”,但真到了离职的那一刻,医美仍然是必不可少的。今年7月,由于工作所承受的压力和职场人际等问题,YOLO选择了裸辞。她做好了一切准备,包括在“6·18”时囤够足够她和妈妈使用一年的医美项目,这样等到自己辞职平稳落地后,也不会过于紧张。
对于一些人来说,医美项目上的“投资”慢慢的变成了购物节期间的主要花费,因为价格确实合算。今年,有人在某微信小程序上以79元的价格抢到了“买面霜送光子(嫩肤)”套餐,该活动不仅能获得一款修复面霜,还能在线下享受原价大几百元的光子嫩肤服务。轻医美的“羊毛”吸引了不仅是普通消费者,还包括深谙门道的业内人士。
作为一名资深的医美咨询师,阿林在过去两年中见过许多新入行的咨询师,其中很多人本身就是医美行业的潜在消费者,他们入行是为了能以员工价享受服务,属于“哪里赚的哪里花,一分别想带回家”的类型。由于消费需求旺盛,阿林明显感觉到这些年医美行业“基本上没有淡季旺季的区别”,最多只是客单价高低的区别。
尽管今年线下消费正在恢复,医美市场确实成为新的风口,但大多数人对这个行业仍然有些保密。从整形到医美,人们已经听说了太多关于这一个行业的坊间传说和“潜规则”。对于越来越便宜的医美项目,人们也是半信半疑。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大厂/医生/零基础白领转型做医美”也成为独特的流量密码,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医美团购这么便宜,真的可靠吗?”
这些近乎于“骨折”的医美团购项目似乎误导了人们,使他们误以为医美行业确实是一项高利润的生意。
不久前,一家名为“武汉奇致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提交了IPO申请,计划募集资金3.12亿元。这家相对默默无闻的公司是引入“光子嫩肤”技术并在国内研发出第一台设备的企业。
尽管对于上游供应商而言,这是一个“高光时刻”,似乎标志着国内轻医美的迅猛发展,但对于产业中游的医美机构来说,生意并非如外界所认为的那样轻松。根据胡润研究院的数据,国内医美机构的净利润率仅在1%-10%之间,而许多机构的主要支出都花在了营销上。
一份由民生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医美机构的获客营销占比在整体费用结构中高达30%-35%,而一些机构的获客成本甚至达到几千元。无论是通过垂类平台还是线上直播,对这些机构来说,大多数顾客都是利用互联网获取的,为了留住这些顾客,它们必须在价格上做出让利。
即便是从事团购顾客服务的医护和工作人员,在这种让利的过程中也难免受到一些影响。据在深圳一家医美机构工作的员工木子透露,“让利”给团购顾客的部分成本多多少少会被转嫁到他们身上,但并不会占据很大比例。
当然,轻医美项目本应具有普惠性。如果我们将目光投向北方,即韩国这个以“东亚邪术”闻名的邻国,就会发现一些热门项目如肉毒素注射等其实价格并不高,甚至有的比国内的“低价团”更为优惠。
在首尔等地的医美机构中,甚至采用了更为节省本金的“流水线”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面向长期光顾的本地顾客,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门店服务和医生面诊带来的人力成本,自然价格也更为低廉。然而,在国内,由于医美行业起步较晚,花了钱的人如何明智的选择合适的医美机构和项目缺乏足够系统的知识,因此前期的咨询和医生的面诊仍然是不可或缺的。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相关成本,许多医美机构只能选择通过隐形收费或线下推销等方式提高客单价,增加收入。
作为一名半路出家的医美从业者,木子对于一些行业内流传的“潜规则”知道。她指出,一些“黑机构”在注射等项目中故意不给客人打完,以降低药剂成本。
对于低价团购顾客,一些机构还会依据情况推销其他套餐,甚至要求顾客必须与其他项目一起完成,“包括医师方面,有的机构会让这些(团购客户)去给新医生练手”。
《国内医美消费维权舆情报告(2023)》显示,在光电类轻医美项目中,消费者投诉最多的是与“机构人员资质问题”有关,占比高达42.1%。报告说明,这还在于在光电类项目服务机构中,掺杂了大量无资质的生活性美容机构。
“现在医美市场确实挺乱的,所以更要谨慎些。”作为从业者,木子认为行业的自律管理十分重要,因为消费者总是会“择优而选”,如果医美机构不能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合规的操作留住顾客,它们将始终只能做“一锤子买卖”。
阿林发现,慢慢的变多的男性选择进行医美程序,他们关注的项目包括祛痘、去皱、植发,甚至是微整形项目如双眼皮手术。从过去的“重医美”向“轻医美”的转变中,尽管人们对外貌仍有关切之情,但慢慢的变多的人不再愿意仅仅为了一次外貌改变而冒险采用手术或治疗。
换句话说,人类对于美容变得更谨慎。无论是在选择美妆护肤品牌还是在挑选美容机构时,他们更注重找到符合自己的安全、健康且有性价比的消费方式。
YOLO的朋友小佳最近选择了一家新的医美机构,因为她已经受够了上一家机构过于热情的推销方式,也没有办法接受对方陈旧的美容观念。
小佳抱怨说:“每次去的时候,对方总是要推销我一些项目,声称能改善我的肤色和身材。”但在小佳看来,即便是套了新的说辞,这种推销手法和早期那种“女人整了才完整”的陈词滥调并没有本质区别,都流露着一种营销焦虑的氛围。
不论是几百元的光电护理还是几千元的塑形瘦身,小佳强调:“没有哪个项目是必须做的,除非我自己真的有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