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度测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是通过特定的仪器和方法对粉体粒度特性进行表征的一项实验工作。粉体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十分普遍。如面粉、水泥、塑料、造纸、橡胶、陶瓷、药品等等。在的不同应用领域中,对粉体特性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在所有反映粉体特性的指标中,粒度分布是所有应用领域中最受关注的一项指标。所以客观真实地反映粉体的粒度分布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下面就我具体讲一下关于
1、颗粒:在一尺寸范围内具有特定形状的几何体。这里所说的一尺寸一般在毫米到纳米之间,颗粒不仅指固体颗粒,还有雾滴、油珠等液体颗粒。颗粒的概念似乎很简单,但由于各种颗粒的形状复杂,使得粒度分布的测试工作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因此要真正了解各种粒度测试技术所得出的测试结果,明确颗粒的定义是很重要的。
由于颗粒的形状多为不规则体,因此用一个数值去描述一个三维几何体的大小是不可能的。为了叙述方便,我们以火柴盒为例,如图2。用一把直尺量一个火柴盒的尺寸,你能得出这个火柴盒的尺寸是20×10×5mm。但你不能说这个火柴盒是20mm或10mm或5mm,因为这几个数值只是它大小尺寸的一个侧面而不是它的整体。可见,用一个数值去直接描述一个火柴盒的大小都是不可能的,同样,对于一个形状极其复杂的颗粒来说,用一个数值去直接描述它们的大小就更不可能了。那么,怎样仅用一个数值描述一个颗粒的大小?这是粒度测试的基本问题。
③ 函数法:用数学函数表示粒度分布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在理论研究时用。如著名的Rosin-Rammler分布就是函数分布。
粒径就是颗粒直径。这概念是很简单明确的,那么什么是等效粒径呢,粒径和等效粒径有啥关系呢?我们大家都知道,只有圆球体才有直径,其它形状的几何体是没有直径的,而组成粉体的颗粒又绝大多数不是圆球形的,而是各种各样不规则形状的,有片状的、针状的、多棱状的等等。这些复杂形状的颗粒从理论上讲是不能直接用直径这个概念来表示它的大小的。而在实际在做的工作中直径是描述一个颗粒大小的最直观、最简单的一个量,我们又希望能用这样的一个量来描述颗粒大小,所以在粒度测试的实践中的我们引入了等效粒径这个概念。
等效粒径是指当一个颗粒的某一物理特性与同质的球形颗粒相同或相近时,我们就用该球形颗粒的直径来代表这个实际颗粒的直径。那么这个球形颗粒的粒径就是该实际颗粒的等效粒径。等效粒径具体有如下几种:
① 等效体积径:与实际颗粒体积相同的球的直径。一般认为激光法所测的直径为等效体积径。
② 等效沉速径:在相同条件下与实际颗粒沉降速度相同的球的直径。沉降法所测的粒径为等效沉速径,又叫Stokes径。
③ 等效电阻径:在相同条件下与实际颗粒产生相同电阻效果的球形颗粒的直径。库尔特法所测的粒径为等效电阻径。
④ 等效投进面积径:与实际颗粒投进面积相同的球形颗粒的直径。显向镜法和图像法所测的粒径大多是等效投影面积直径。
① D50:一个样品的累计粒度分布百分数达到50%时所对应的粒径。它的物理意义是粒径大于它的颗粒占50%,小于它的颗粒也占50%,D50也叫中位径或中值粒径。D50常用来表示粉体的平均粒度。
② D97:一个样品的累计粒度分布数达到97%时所对应的粒径。它的物理意义是粒径小于它的的颗粒占97%。D97常用来表示粉体粗端的粒度指标。
③ 比表面积:单位重量的颗粒的表面积之和。比表面积的单位为m2/kg或cm2/g。比表面积与粒度有一定的关系,粒度越细,比表面积越大,但这种关系并不一定是正比关系。
如果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一些颗粒的时候,我们可清楚地看到此颗粒的二维投影,并且我们大家可以通过测量很多颗粒的直径来表示它们的大小。如果采用了一个颗粒的最大长度作为该颗粒的直径,则我们确实可以说此颗粒是有着最大直径的球体。同样,如果我们采用最小直径或其它某种量如Feret直径,则我们就会得到关于颗粒体积的另一个结果。因此我们一定要意识到,不同的表征方法将会测量一个颗粒的不同的特性(如最大长度,最小长度,体积,表面积等),而与另一种测量尺寸的方法得出的结果不同。图4列出了对于一个单个颗粒有几率存在的不同的等效结果。其实每一种结果都是正确的,差别仅在于它们分别表示该颗粒其中的某一特性。这就好像你我量同一个火柴盒,你量的是长度,我量的是宽度,从而得到不同的结果一样。由此可见,只有使用相同的测量方法,我们才可能直接地比较粒度大小,这也代表着对于像砂粒一样的颗粒,不能作为粒度标准。作为粒度标准的物质必须是球状的,以便于很多方法之间的比较。